昨天寫了一篇《勇敢展開一場建設性的對話,不管你的老闆多會講幹話》後,有位陌生的朋友私訊問我說:「鄭老師,你的意思是,我們面試時都該回答未經修飾的實話嗎?」
雖然昨天那篇的重點不在面試,但很高興有人問到這個問題。
其實,我在部落格已經寫過不少有關面試的文章了,但還是經常有人問到和面試有關的問題,看來許多人還是對這個議題有極大的興趣,又或者是一直對「整場面試該怎麼做才對」有相當程度的疑惑。
針對那位朋友的問題,我必須要拆成兩部分來回答:
首先,我們怎麼可能在面試時不說「實話」呢?
我不會拿「誠實才是美德」這種大框框來框住你,但即使你選擇說了謊話,你就會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可能性,一種是這個謊話無傷大雅而不會有什麼影響,而另一種可能則是你因為這個謊言而得到了那份工作。
萬一如前者般沒什麼影響,你又何必不說實話呢?但萬一如後者般,會成為對方錄取你與否的決定性因素,假定一家公司在找一個網頁設計非常厲害的人才,而你對網頁設計只略知皮毛、但你卻在面試時大吹特吹,當你終於得償所願而被那家公司錄取之後,你真的對自己接下來能夠完成被交辦的網頁設計任務有信心嗎?
還有一些人會這樣「詮釋」自己的作為:
我不是說謊,而是一種包裝。這些人的言下之意,就是「騙子」之類的指責對他們來說太沉重,他們頂多是誇大了些。誇大其詞也許不是一件好事,但總不是殺頭的罪,是吧?
信不信由你,很多人聽完我的自我介紹後,往往不是大感欽佩,就是心裡在想:不會真有那麼誇張吧?
其實,這幾年當講師下來,每場開頭都不得不來翻自我介紹,但我其實已經愈來愈收斂,收斂到一種我自己都會覺得會不會太過客氣的程度。
對那些真的親眼見證我做過些什麼的朋友來說,他們之中有不只一位曾經看過我的履歷之後跟我說:「搞什麼啊 Alex,你怎麼一點都不懂得包裝自己呢?既然這些經歷真的發生過,你不該那麼輕描淡寫的帶過,應該把自己寫的天上少有、地上無雙啊!」面對這些好意的建議,我只能苦笑。
我不是不知道一般人是怎麼做的,而我也曾經身受其害。
當我工作了好幾年之後,我想一圓自己出國留學的夢,於是開始申請美國的研究所。
雖然托福和 GMAT 成績不過差強人意,但比一般台灣學生多了幾年的工作經歷,總應該在申請時是一個加分。沒想到,後來申請到的私立學校我都念不起,而公立學校我也比不過人,連前廿名的商學院都摸不著邊。
為什麼這樣呢?因為許多其他的申請者顯然比我更深諳申請之道。
我就聽說一位後來進入某間名校的申請者,硬是加入了自己並未服務過的工作經歷,但未被發現;我還耳聞有這麼一個應徵者,她倒還真的曾在一家當時全球聞名的資訊巨人服務過,而她是怎麼形容她在那家公司的工作內容呢?
「我『參與』(participate)了這家公司在台灣的各式重大決策,並且對於這家公司在台灣推動全球化的指標專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…。」
聽起來真是好不了起的貢獻啊!那她沒寫在申請書上的實際職掌到底是什麼呢,她是那家公司的一位助理,在她的認知中,當她每次幫她的部門主管預約會議室和開會時間時,她就是「參與」了各式重大決策,而她幫主管完成電話或視訊會議紀錄時,就是正在為那些全球化的專案做出貢獻。
看到這些例子,你或許會說,他們的「誇大」看起來有其好處,因為他們後來都成功申請到了前十名校。
但我認為,當我申請的結果不那麼如意時,我反倒很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機會,選擇了一所沒什麼台灣人會選的學校,專心加強自己不足的能力,甚至得到了不少實際輔導當地企業的機會。
正是這種歷練,讓我後來在每個職位上都能勝任愉快─假如覺得光講「勝任愉快」好像顯得太客氣了的話,那就改成「出類拔萃」吧!
我非常確信,在我畢業後的每一份工作,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因為我的學校到底排在第幾名而選我的,但我加入的幾家公司,顯然也都是業界赫赫有名的公司。
至於那些名校畢業生呢?我不知道他們後來是不是一帆風順,我只知道,我之後在談判桌上遇到的那些國際級對手,大概沒有一個是只有幾手三腳貓功夫的小咖,但我總是能夠橫掃千軍的達成任務。
所以,你還有時間和別人比較?還是你還有空閒在意,發生在自己身上許多不公平的鳥事?假如覺得自己的經歷看起來不夠精彩,那就多花些時間做些實事去補足它吧!
別只想著如何在字面上加分就好,甚至對於那些你眼中競逐同一份工作的競爭者,你真正該想的是如何超越他們嗎?其實你只要想著怎麼擊敗他們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