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畢業的新鮮人(或工作一兩年),有時候抓不到面試訣竅,也容易被洗臉:
「空有學歷、沒有經驗,為什麼我們公司要用更高的薪水來聘請你們,亦或是我們請有經驗的就好了呀!」
有了學歷、履歷產出之後、開始大量練習面試題目,但為什麼總是表現不佳呢?藉由此篇文章分享一些面試技巧,透過這些小技巧來提高你的錄取機會。
雖然沒有在公司面試過別人,但是我私底下幫了一些新鮮人做過面試訓練。其中發現不少新鮮人容易犯的錯、容易忽略的小細節,所以透過文章點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。(好久沒有寫面試文了,扭扭脖子,準備開始)
老實說,不只是新鮮人,有時候即便遇到工作3–5年的面試者,縱使經歷不短,還是沒有辦法利用故事來展現張力,這就是我常常會覺得扼腕的地方,缺乏故事、缺乏畫面、缺乏數據的佐證,很難說服面試官給你一個工作機會。
很多人真的經歷非常優秀,但為什麼在面對面試時,表現還是不夠穩健?有些人可能會說:「我有準備數據、故事佐證,若面試官如果問我懂的問題、或者是我曾經實際操作過的問題,我一定可以回答得很好!只是他們有時候有些問題真的超出我準備範圍,容易表現不如預期。」
當然現在大家的確慢慢建立起一個思維:「把經驗變成一個故事,然後就利用數據做佐證,來證明自己的實力。」,但很多時候都發生邏輯不夠縝密、還有跟回答的內容跟應徵職務沒有相關。
其實面試多很多時候都是在測試你的思考方式、邏輯思維,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,你是否能以更開闊的心胸、具有創造性的方式提出不一樣的解法,或者是你對於你應聘的工作了解有多少,是否有認真做了市場研調等。所以透過文章內容,我們一同檢視你的面試問題!
很多面試者還沒理解到面試其實是「雙向面試」,面試不是你問我答,這麼單一個方向。很多時間點,我們都只是在等待問題,但是沒有嘗試著從面試官那邊得到訊息,變成是整場就是你跟著面試官的想法走。
伏筆:自我介紹開始就留下伏筆,希望面試官朝這個方向進攻,然後沿路埋點。
聆聽:仔細聆聽面試官所以闡述的每一件事情,記下要提問的問題,並思考這個問題跟所申請的工作關聯性為何?
彈性:透過問題方式,得知更多訊息,修正接下來的答案。
觀察:每場面試裡面,細心觀察面試官的表情、狀態和追問的問題。
特別是觀察面試官表情、問題是面試時很重要的一環,因為通常面試官想要追問下一個問題,可能是因為:
第一、他對這議題有興趣,剛剛好是他最近有在思考、或者是團隊裡面需要的人才,所以他想要多測試你,看看你是否能提出不一的想法。
第二、他覺得你剛剛的回答,跟他的答案不一樣,想要聽聽看你的想法、多了解你的思維邏輯,這樣方便他在判斷你是否為合適人才。
通常我看到面試官面有難色時候,我都會禮貌性問說:「不知道我剛剛的回答,看似您不是相當滿意,我方便了解說這邊我回答不恰當嗎?當然因為我經驗不是相當充足,所以很想跟您請教這方面的想法。」
面試官喜歡問「對」問題、且謙虛的面試者,願意學習、懂得傾聽和善於提問,也是面試很重要的評分關鍵。面試中抓住面試官的一個心態:他們通常喜歡謙虛有想法的面試者。
為什麼提到「謙虛」,願意向未來主管學習,當他們「手心向下」時候,會覺得某部分心靈層面被滿足,也建立了第一步「印象很好」。所以要適時展像這樣「軟技能」,進與退之間要做好權衡,做好「中庸」之道,不慍不火闡述想法是需要慢慢磨練的!
曾聽有些人說:「面試就像聊天,當你聊得越來,能夠表現真實自己,其實你錄取不遠了。」
發現新鮮人很容易把問題拆開來思考,就像是你今天拿到一張考卷,第一、介紹你自己,你就開始回答:「我是誰誰」…到了第二題、請說一下你的優缺點,你又開始回答:「我的優點是…我的缺點是….」,最後都沒有回去檢驗自己跟剛剛回答的內容有沒有關聯。
在自我介紹提到你的個性:「我個性活潑開朗、善於溝通、好奇心很強烈,很喜歡學習」。但你可能在講自己的優點時候,你因為要符合職缺需求忽略,你剛剛所提到的要點,你回答:「我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、且對於數字敏感和對常常研讀時事。」
這時候,這時候就會好奇為什麼你會發展出新的答案,或者跟你剛剛提到的內容並不連貫。照理說,如果你今天是怎麼個人特質的人,就會透過上述所回答的內容,再去做延伸。通常我都會說:「就如同我先前提到的,我是怎樣的人等,所以我會如何解決這問題」我都希望將所有答案可以關串在一起。
所以我都會將自我介紹這部分寫清楚,或者在面試前,先會畫出核心三要素(溝通、數據能力、創造力),而我在回答每個問題的時候,我都會說:「延伸我剛剛講的三個要點,我會怎麼做等等…」。一面提醒自己要想想看剛剛自己提到的要點,一面也顯現自己的邏輯清晰,根據要點來發展自己的答案。
在面試時候,會遇到情境題,就如同上述所提「著重此職務的三個關鍵能力」,在加入STAR方法來解題。
遇到所謂情境題,我都會先釐清下面幾個要點:
1. 釐清情境、所有關係人、專案組織圖。
2. 把時間軸畫出來,釐清事情的經過。(前、中、後)
3. 先假設論證。
4. 從哪裡蒐集數據、怎麼分析數據。
5. 中間轉則點。
6. 到最後策略實行後的成果。
7. 下一次,要如何做改善。
在情境題時候,我會特別著重在如何「改善」,因為一個優秀的應徵者是具備有反省能力的。反省就證明會對於所經歷過的事情,做進一步思考,就能侃侃而談他從錯誤中上了怎麼樣的一課,更能告訴你犯錯的癥結、應如何修正、下次可以怎麼防止相同錯誤。這代表他花過時間、精神反思並咀嚼前面所犯的錯,且能自己尋找出一套不斷優化的工作方法與策略。
應用以上思維,若換成你是應徵者,被面試官問到這題時,答題較好的策略是聚焦於 「你如何解決這個錯誤」,像是自行解決或藉由團隊的幫助;為什麼會採用該方法?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?而這套方法概念可以怎麼解決其他的類似問題。
最後要讓對方感受到你願意對自己的錯誤負責,犯錯是人人都有,很多時候我們都努力在面試時,展現最好的自己,盡量去掩蓋自己不好的地方。然而,有時候是為了編造更好的故事,導致所講出的故事並沒有說服力,練不好好容易導致漏洞百出。所以我建議說真話,著重「我面對問題、承擔責任和提出解決問題方法」這三個面向去做回答。
第一句話就得引起對方興趣,讓人想知道為什麼你是這樣以為的。所以請先以簡潔明瞭的「總結性方式」,表達自己的中心「思考」或「主張」。
接下來,對方一定會問你「憑什麼這樣認為?」,所以你得端出足以支持主張的「根據」和「理由」。
然而,不是任何理由都能成為根據,毫無根據的主張,不過是個人感想或印象。能夠成為「根據」的,如以下幾點:
1. 憑藉學習得來的知識
2. 他人的建議、見解
3. 資料、數據、統計數字等客觀資料
4. 自己的親身體驗
許多人講的根據會像這樣:「想要申請這份工作原因,對於數據分析相當有興趣,也透過網站和朋友口中得知,貴公司是這方面的權威,因此非常渴望進入公司和有經驗、想法的同事一同努力。」表面上聽起來邏輯是正確的,但卻沒有「背景」、「前因後果」或「資料來源」等,不免讓別人覺得空泛、不容易被說服。
具體例證,尤其以「資料、數據、個人例子」特別具有客觀性,如何能順便具體提供資料來源,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高度說服力。
最後,再將結論(主張)重複一次,確保自己想傳達的資訊,已確實傳遞。
若沒有提到執行面,只是談及想法,基本上可省略,是向對方提及將要進行的性動。就以上述統整所展出的方向,來執行下一步行動。
當然如果沒有執行行動部分,這部分也可以一同省略掉,但如果有做到執行成面,我建議在最後補上一點做完這個行動後,我們的評估結果為何,在下一次還可以做怎樣的調整等等…來完善整個答案。
先從結論說起,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
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,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。
你一定會問為什麼要提供模板,這不是讓大家更加僵化嗎?板子是給我們一個框架(SOP),讓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更加省力、有效率。
但同一時間,依據不同的問題,必須加以調整內容,藉由快速帶入模板,流暢、有邏輯性將答案表達出來。透過以下四個問題,讓大家訓練一下如何利用上面提到的板子來回答問題,不仿將自己的答案寫下來,重新排列組合,你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。
1. 什麼想要申請我們公司?
2. 對於未來五年的計畫是什麼?
3. 為什麼我們應該要錄取你?
4. 你的期望薪資是多少?
還要清楚記得一點,面試是雙向的,把期待描述得越清楚,彼此就越能掌握未來的安排。千萬不要以offer為主,過程中如何有不符期望時候,也要禮貌的婉拒機會。
這邊在做一些小提醒,常聽到有些面試者受邀面試,但最後就人間蒸發,不回訊息、不接電話,這些人都會在HR的資料寫,永不通知、聯繫,因為產業相同HR有時候有會聯絡感情、互通有無,所以真的不要做一些冒險犯難的事情。
婉拒是一門藝術,你被婉拒也肯定會失望,透過同理心我們也必須要瞭解到他人的困惱。不要因為怕尷尬而忽略到這件小事,學習禮貌婉拒他人,才不會傷了和氣。世界的確很大,但不要自己把路走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