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,我選擇進入一段「人生過渡階段」,專注於照顧一隻 17 歲高齡的愛犬。牠逐漸失智、最終癱瘓,直至不久前離世。對我來說,牠不僅是寵物,更是家人。在這段時間,我全心投入陪伴,學到了責任、耐心與愛的重量。然而,當我決定重返職場並接受面試時,這段經歷卻常常成為一個敏感的話題。
每當面試官詢問我這段「職涯過渡期」的原因,我誠實分享自己的選擇與經歷,卻能感受到他們的遲疑,甚至有些偏見。或許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將寵物視為家人,也或許是他們更希望聽到一些符合職場期待的答案,比如學習了什麼專業技能。然而,這段經歷對我來說,是真實而深刻的人生課程,讓我獲得了比任何課堂更寶貴的成長。
照顧一隻臨終的老犬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。這需要長期的細心規劃、情緒管理,以及強大的心理承受力,這些能力完全可以轉化為職場中的優勢。例如,照顧過癱瘓的老犬,我學會了如何在突發情況中冷靜應對;面對牠漸漸失去能力的過程,我懂得了如何以耐心和堅定去完成一件長期且艱難的工作。
然而,並非所有面試官都能看見這些隱藏的價值。在面試桌上,對於這段經歷的反應往往冷淡,甚至帶著偏見。這讓我思考,為什麼在招聘過程中,HR 或面試官對待業的時間如此敏感?是否有更好、更同理的方式來看待這些真實的人生故事?
每個待業者都有自己的原因,而這些原因往往蘊含著責任、情感和成長。面試官應該抱著開放的態度,去傾聽並理解這些經歷的價值,而不是只聚焦在技能上的增長或空白期的長短。
面試時,不妨跳脫出傳統的框架,關注求職者是否展現出責任心、同理心和適應能力。這些軟實力往往比硬技能更能反映一個人在職場中的穩定性與潛力。
無論待業是因為家庭責任、健康問題,還是其他個人選擇,都不應該被視為缺點。企業需要多元化的人才,而這些不同背景的候選者能為團隊帶來新的視角與靈感。
待業期間並不意味著停滯不前,而是人生中的另一種挑戰和學習。如果企業和 HR 能以更同理的心態去看待這些經歷,那麼他們將有可能挖掘到更多擁有深度和潛力的人才。
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帶來一點啟發,讓更多 HR 和企業在遇到待業求職者時,選擇傾聽而非偏見。給予一個理解的機會,也許就能發現一位值得重用的優秀人才。
現任萬寶華招募顧問,專注於工程領域的人才配置與職涯發展。憑藉多年的外商經驗,職涯跨足營運管理、客戶服務及人事招募等領域,展現卓越的跨領域專業與高度靈活性。致力於將最合適的人才與企業需求精確對接,幫助每位人才在適合的位置上發揮最大潛力。